面对老外拖欠货款,饰品厂需结合跨境贸易特性,按“精准沟通-风险切割-法律追讨”三步推进,兼顾效率与跨国实操性。
首先,启动“分层沟通+证据锁定”。饰品厂优先由熟悉客户文化的业务对接人,用邮件(留痕)结合即时通讯工具沟通,避免指责,以“核对账款+提示影响”为核心,比如“根据合同第X条,XX订单货款已逾期X天,若未及时支付,可能影响后续订单的生产排期”,同步发送带签字的对账单、物流签收单截图。若客户推诿,升级至饰品厂负责人沟通,明确给出3-5天的付款期限,全程保存沟通记录。
其次,快速“风险切割”降低损失。若沟通无果,饰品厂立即暂停该客户后续订单的生产与发货,避免继续垫资;同时联系合作的跨境物流或货代,确认货物是否已被提取,若未提取可协商召回,减少货、款两空风险。对于货值较高的订单,可委托当地商会或第三方催收公司(如德勤、IPC等)介入,利用其本地化资源施压,成本远低于直接跨国诉讼。
最后,依法启动“跨境追讨”程序。若客户明确拒付或失联,饰品厂整理好合同、商业发票、物流签收单、沟通记录等全套证据,先委托律师发送多语种律师函,明确告知逾期违约金及诉讼后果。若律师函无效,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,选择在国内仲裁委仲裁(执行更便捷),或通过客户所在国的合作律所提起诉讼,同时申请冻结其相关资产,避免对方转移资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