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饰厂恶性竞争的核心原因,在于行业门槛低导致同质化产能过剩,叠加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,最终陷入有限的资源争夺。
行业门槛低、产能过剩与同质化严重:首饰生产(尤其是中低端领域)的设备、技术和资金壁垒相对不高,大量中小首饰厂容易涌入市场,导致市场参与者过多,供需失衡;多数中小首饰厂缺乏自主设计能力,依赖模仿、代工或简单加工,产品款式、材质、工艺高度相似,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,只能通过价格竞争吸引客户。
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,战略短视:首饰厂不愿或无力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和设计人才培养,长期处于“拿来主义”状态,无法通过产品创新建立护城河;品牌意识淡薄:许多首饰厂(尤其是代工厂)习惯于赚取加工费,忽视品牌建设和市场渠道的深耕,缺乏品牌溢价能力,在市场竞争中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挤压;战略眼光短浅:部分首饰厂以短期生存为目标,为了争夺订单、维持工厂运转,不惜采取“低价抢单”策略,陷入“降价-降质-利润更低”的恶性循环。
市场需求分化与渠道变革冲击:大众消费市场对价格敏感,而高端市场被国际品牌和国内头部品牌占据,大量中小首饰厂挤在中低端市场,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;电商、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的兴起,使得价格透明度极高,消费者比价成本降低,也倒逼首饰厂不断压低价格以获得流量和订单。
外部环境监管与行业自律不足:对原创设计的侵权行为打击力度不够,抄袭成本低,挫伤了首饰厂创新的积极性,间接助长了同质化竞争;部分细分领域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,行业协会的协调与监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,导致首饰厂间的竞争缺乏公平、有序的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