饰品厂遇到亏本订单时,需避免“一刀切”拒绝或盲目承接,核心是通过“科学评估+灵活应对”,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价值。
先做“亏本原因”精准诊断:饰品厂应分析是否因原材料涨价、工艺复杂度预估不足、人工成本上升导致实际成本高于报价;是否为小批量定制单、紧急单,或为拓展新客户的“敲门单”;是否因同行低价竞争,为保住客户或产能利用率而承接低于成本的订单。
分场景制定应对策略:对“成本严重倒挂、无长期价值”的订单,饰品厂理当礼貌拒绝并说明原因,避免消耗产能却拖垮利润;若为“新客户试单”,饰品厂可明确告知客户“此单为合作诚意价,后续批量订单需调整报价”,同时做好产品质量与服务,争取长期合作机会,用后续利润覆盖前期亏损。若为“小批量高潜力单”:可承接但同步协商成本分摊(如让客户承担部分开模费),同时借此积累案例,用于后续拓展同类高端客户。
建立预防机制,减少亏本订单:饰品厂在报价前,细化成本测算,加入原材料波动预留空间(如上浮5%-10%),明确工艺复杂度对应的加价标准,避免“拍脑袋报价”;在合同中注明“原材料涨价超10%需重新协商价格”“工艺变更导致成本增加的补偿条款”,减少后期纠纷。
亏本订单并非完全不可碰,关键是区分“短期牺牲”与“长期亏损”。饰品厂需通过理性评估,让每笔订单要么带来直接利润,要么为未来发展铺路,避免陷入“接单亏、不接单闲”的被动局面。